0%

⼀直以来,邓⼩平被⼈们当作中国改⾰开放的总设计师。但事实上,由于政治力量的⼲预, ⼀位重要⼈物长久以来被⼈们忽视,消失于话语的世界。他在中国改⾰开放进程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⽤,以⾄于任何对他的无视或轻视,都是对他不公正的对待。他就是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。从1980年出任中央财经领导⼩组组长开始,直到1989年6月结束政治生涯,赵紫阳对改⾰开放的思考和推动贯彻始终。本⽂主要依据由赵紫阳录⾳整理⽽成的《改⾰历程》⼀书,尝试对赵这⼗年的作为、之于改⾰开放的影响、在历史中的评价做⼀个简单的梳理。这样建⽴起的个⼈认识可能是偏狭的(录⾳毕竟是⼀家之言),但未必是没有意义的,因为⼀切深刻的认识都从幼稚和曲折中发展而来。

阅读全文 »

1917年4月,纽约独立艺术家协会计划在中央大厦举办一场艺术展览。美籍法裔艺术家马赛尔·杜尚把一个署有“R.Mutt”名字的陶瓷小便池提交给协会作为参展作品,命名为《泉》。尽管协会理事会拒绝将其展出,但这件充满挑衅性的作品引起了广泛的讨论,日后成为当代艺术的出发点。

阅读全文 »

我第一次读到马克思·韦伯的《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》是在去年,当时正对资本主义社会感兴趣。韦伯从人的思想观念来阐述资本主义具有的一种普遍精神,让我感到思路很是新颖大胆。作为一个不读社会学系的外行人,我从这本书中获益的主要倒不是他花大力气想要论证的,宗教精神对资本主义发展具有何种影响,以及这种影响的确定性和信度,而是他在导言和前两章中对资本主义、资本主义精神的阐释。

阅读全文 »

身为一个理科生,从小学一年级开始,数学一直是我的必修科目。从自然数四则运算到线性代数、偏微分方程,数学的学习逐步深入,但是如果有人问我,到底什么是数学,恐怕我还真的讲不清楚。

阅读全文 »

我很早便看过鲁迅的作品,因为初等教育的语文课本辑了他许多文章进去。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《孔乙己》《祝福》《社戏》《少年闰土》,这些文章构成了我对鲁迅的最初印象。然而很长一段时间,我并没能理解这位作家和他的作品。随着心智的成熟,当我回头重读鲁迅作品,又看到他人眼中的鲁迅时,才有些豁然开朗之感。

阅读全文 »